<delect id="1r3p3"><video id="1r3p3"></video></delect>
<dl id="1r3p3"></dl><i id="1r3p3"><dl id="1r3p3"></dl></i>
<nobr id="1r3p3"></nobr>
<dl id="1r3p3"><i id="1r3p3"></i></dl><video id="1r3p3"></video>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dl id="1r3p3"></dl><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video><dl id="1r3p3"></dl><video id="1r3p3"></video><video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video>
<dl id="1r3p3"><delect id="1r3p3"><font id="1r3p3"></font></delect></dl><video id="1r3p3"></video>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video id="1r3p3"><delect id="1r3p3"></delect></video><dl id="1r3p3"></dl>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介紹 >> 財信招標 >> 正文
政府采購應正確處理“節約錢”與“辦好事”的關系
2020-07-14 程曉述  中國政府采購報 審核人:   (點擊: )
[字號: ]

長期以來,較高的資金節約率一直被看作是政府采購工作的一項主要成績。從筆者工作所在地近年的政府采購實踐來看,采購資金的節約率每年都在5%左右,政府采購規模占GDP的18%左右,財政性資金節約的潛力很大。然而,隨著政府采購制度的日益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改革的全面展開,監管部門是否還能將資金節約率作為評價政府采購成效的主要指標,甚至以此為由拒絕供應商的付款申請呢?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政府采購相關的法律規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第一條規定:“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廉政建設,制定本法?!?/p>

《政府采購法》第六十六條還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集中采購機構的采購價格、節約資金效果、服務質量、信譽狀況、有無違法行為等事項進行考核,并定期如實公布考核結果?!?/p>

對采購價格、節約資金效果、服務質量、信譽狀況、有無違法行為等事項進行監督考核,這毫無疑問是監管部門的分內之事。因此,依據以上法條,在一個項目采購過程中,如果監管部門經審查發現,該項目采購過程和結果與“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的宗旨相悖,并導致采購價格虛高,資金節約率異常,筆者認為,在辦理資金撥付手續時,監管部門不僅可以拒簽,而且還應當按照法規,實行責任倒查和追究。以此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最大限度減少財政性資金流失,促進廉政建設。

實質上,《政府采購法》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地解釋了為什么要實行政府采購?政府采購的目的是什么?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政府采購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門強化支出管理,硬化預算約束,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下,降低交易費用,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二,政府采購通過招標競價方式,優中選優,采購人將盡可能地節約資金,提高所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質量,提高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效率。第三,由于政府采購制度引入了招標、投標的競爭機制,使得采購人與供應商之間的“合謀”型博弈轉化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減少了它們之間的共謀和腐敗現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供應商和采購人串通而給國家造成損失的問題。

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資金節約率似乎有這樣一種“天性”,它促使人們本能地追求資金節約規模的最大化,追求百分比的逐年增長,最終導致了對政府采購效果評價上的“數字陷阱”。但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規范和成熟,資金節約率必然會呈現逐年遞減的態勢。這具體是因為,采購方對采購對象市場價格日益了解、對供應商價格折扣方式逐漸熟悉以及其自身采購經驗逐步積累,所以,采購資金計劃數與實際成交數之間的差額在正常情況下將逐年下降。

綜上,“追求較高的資金節約率”只是 “提高政府采購資金使用效益”的一個方面,我們不應片面地將資金節約率作為評價政府采購成效的主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政府采購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應該是“依法、規范、公開、透明、高效”。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政府采購領域更要處理好“節約錢”與“辦好事”之間的關系。簡言之,節約錢固然重要,但辦好事才是根本。比如,上級單位下撥的環境治理項目專項資金500萬元,這屬于典型的??顚S觅Y金,如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采購,采購人應該注重的是這500萬元能選擇到何種程度的優質供應商,何種程度的服務水平,能使項目實施到何種高度,而不是單純地節省更多的資金。對此,筆者認為,專項資金下撥的初衷,無非是確保資金使用效益,以達到項目實施目的。因此,實踐中尤其要防止那些為了追求節約率、為了報表“好看”的采購行為。此種行為表面上維護了節約的“面子”,實際上卻是退而求其次地偷工減料,是一種忽視了“里子”的“為節約率而節約”的政府采購行為。

通常談及的政府采購節約資金,“節約”是相對于某一“參照物”而言的。在政府采購實踐中,往往選用預算價和市場價作為參照物,兩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市場價格是預算價格的依據,預算價格要與市場價格相適應。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編制預算的工作人員,對市場行情不了解,在制定政府采購預算時,不能準確地確定預算價格。所以,“節約率”過高有時候未必是好事,因為它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采購人確定預算價的隨意性。

筆者認為,作為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必須與時俱進,軟化對節約率的強制和追求,接受可能出現的“無節約”采購。尤其是在付款審核時,盡可能不要以“節約率不達標”為由,拒不簽字確認資金撥付。畢竟,《政府采購法》第六條已明確規定:“政府采購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睂τ诖藯l規定筆者認為應該這樣理解:所有依法履行政府采購程序的項目,只要最后中標價沒有突破項目預算,都應視為合法有效??偠灾?,如果材料齊全,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僅以“節約率不達標”為由拒不簽字付款,于法無據。

上一條:山東財政:積極推進農業農村領域 PPP項目運作
下一條:臨沂財金集團第六研討小組召開專題學習活動
關閉窗口
久久精品国厂无码二区
<delect id="1r3p3"><video id="1r3p3"></video></delect>
<dl id="1r3p3"></dl><i id="1r3p3"><dl id="1r3p3"></dl></i>
<nobr id="1r3p3"></nobr>
<dl id="1r3p3"><i id="1r3p3"></i></dl><video id="1r3p3"></video>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dl id="1r3p3"></dl><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video><dl id="1r3p3"></dl><video id="1r3p3"></video><video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video>
<dl id="1r3p3"><delect id="1r3p3"><font id="1r3p3"></font></delect></dl><video id="1r3p3"></video>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video id="1r3p3"><delect id="1r3p3"></delect></video><dl id="1r3p3"></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