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固然可以讓想象的翅膀展翼高翔,但其思想題旨必須植根于厚重的現實土壤,其主題意蘊必須腳踩堅實的生活大地。一旦疏遠人民,棄別大眾,任何文藝作品都會成為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只有始終不渝地把民情民瘼置于心頭,把萬家憂樂訴諸筆端,文藝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一切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藝術家,應立足時代前沿,體察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大趨勢,把握新時代社會變動的規律和特征,特別是聚焦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典型性事例和代表性人物,在此基礎上描寫和展示新時代人們尋夢追夢圓夢的奮斗征程,把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和英雄人物記錄下來傳播出去,傾力打造體現時代特色、展現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努力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倡導者、狀繪者和揚厲者
盛世逢盛會,雄文耀千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鄭重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提出“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他對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和對文化事業的精辟闡釋,既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行動指南、指明了正確方向,也對文藝工作者賦予了新使命、寄予了新希望。對于廣大作家藝術家來說,找準時代方位和文化定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善于砥礪前行,奮力抒寫新時代文藝的華彩篇章,努力為新時代改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當是擺在面前的最大命題。
人民導向是新時代文藝的根本原則
“為什么人”的問題,始終是文藝創作的首要問題、根本問題和原則問題,關乎黨的性質,關乎事業成敗,關乎人心向背??倳浽趫蟾嬷兄赋觯骸吧鐣髁x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p>
早在75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振聾發聵地提出為工農兵、為人民大眾服務是文藝工作的根本方向,歷經滄桑風雨和風雷激蕩,“為人民大眾服務”,依然是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和價值底色。古往今來,諸多歷經歲月磨礪而愈顯珍貴、歷經時間長河淘洗而更加醇厚的傳世經典,大都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寄寓著屈原對黎民百姓的悲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飽含著杜甫對社會底層的關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承載著鄭板橋對普通民眾的同情……文學藝術固然可以讓想象的翅膀展翼高翔,但其思想題旨必須植根于厚重的現實土壤,其主題意蘊必須腳踩堅實的生活大地。一旦疏遠人民,棄別大眾,任何文藝作品都會成為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只有始終不渝地把民情民瘼置于心頭,把萬家憂樂訴諸筆端,文藝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樣的一個新時代,人民群眾作為新時代的締造者、推動者和見證者,既是新時代的“演員”,也是新時代的“導演”。換言之,新時代的華彩大幕是由人民群眾拉開的,新時代的奇崛征程是由人民群眾開啟的,新時代的輝煌成就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新時代的主體和原動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是我們黨對文藝戰線一貫的方針政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根本價值取向,更是決定新時代我國文藝事業興盛衰亡的關鍵所在。
中外文藝發展史表明,一切卓有成就的偉大作家藝術家,總是對人民的卓越創造和樸實品格秉持一份謙恭,保持一份敬畏,獻上一份尊崇,他們往往將自己稱作“人民的學生”,把為人民創作作為終身藝術追求。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原則和主要標準。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應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對象,把人民作為文藝作品的最權威鑒賞家和最終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與生俱來的天職,進一步明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等基本問題,深入實際、扎根生活,了解人民、體察人民,熱愛人民、尊重人民,切實關注人民的生活與命運,積極反映人民的心聲與訴求,以謙卑之態對待人民,以感恩之心回饋人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自覺地把自身文藝創作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保持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攝取創作養分,通過狀繪人民創造實踐實現藝術升華,通過創作更多更好的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撫慰心緒、溫潤心靈、提升情趣、涵養精神、培植情懷、砥礪意志,讓人民群眾體味新時代的變遷,體驗新時代的美好,體認新時代的偉大。
精品創作是新時代文藝的主要任務
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標志,文藝精品代表新時代的精神高度,體現新時代的思想深度,標志新時代的文明程度,反映新時代的人文向度,在引領時代風尚、塑造時代風貌、矯正社會風氣、營造社會風情等方面發揮著固本強基作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指出“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文藝事業進入了活力迸發、異彩紛呈的新時代,呈現出文藝生產異?;钴S、文藝創作日趨勃興的繁盛景象,涌現出一大批形質俱佳的優秀作品,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些作家藝術家還缺乏精品意識,還缺少深耕細作的工匠精神,文藝創作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文藝作品中反映新時代火熱生活的精品力作還比較匱乏,展現新時代偉大實踐的黃鐘大呂還比較奇缺,這與深度揭示新時代變革背后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歷程的藝術本質要求相比,與充分滿足當下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多種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缺憾與差距。
作為承載民族文化血脈和精神基因的文藝精品,是新時代文化軟實力的集中表征,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有力基石。人類文明發展史表明,無論對于國家興衰,還是社會演變,抑或是制度變革,文藝精品往往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均是“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一個時代的文藝作品,只有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與社會進步同向同步,及時反映新時代深徹遷變,深刻摹繪新時代多維風貌,才能成為承擔社會教化使命、發揮價值導向作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為具有思想穿透力和審美洞察力的曠世經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所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古今中外,文藝無不遵循這樣一條規律:因時而興,乘勢而變。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文藝都能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離開火熱的社會實踐,在恢宏的時代主旋律之外煢煢孑立、喃喃自語,只能被時代淘汰?!?/p>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一切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藝術家,不應在新時代面前無動于衷,不應在新時代面前無所作為,而應立足時代前沿,直面時代大潮,積極投身變動弗居的現實生活,體察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大趨勢,把握新時代社會變動的規律和特征,掌握新時代城鄉結構的調整與變動,了解新時代社會心理和社會風貌的走勢與趨向,特別是聚焦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典型性事例和代表性人物,在此基礎上,以飽滿熱情、生動筆觸、優美旋律、感人形象,描寫和展示新時代人們尋夢追夢圓夢的奮斗征程,把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和英雄人物記錄下來傳播出去,傾力打造體現時代特色、展現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努力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倡導者、狀繪者和揚厲者。
隊伍建設是新時代文藝的重要保障
人才是新時代文藝創作的第一資源,優秀的文藝人才是新時代文藝創作最寶貴的智力財富。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推動新時代文藝創新發展,必須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文藝隊伍。有鑒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
以文藝精品為中心開展文藝創作,離不開健康的創作生態和良好的創作環境。宣傳文化部門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多為文藝工作者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營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環境”的要求,通過出臺扶持文藝創作的優惠政策,加大對文藝創作的經費投入,搭建施展才華展示抱負的廣闊舞臺,創造團結、和諧、干事的寬松氛圍,不斷增強文藝事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立業先立德、為藝先為人。廣大作家藝術家應牢記“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的殷切希望,樹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創作理念,秉承人民重托、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提升思想修養,強化人格修為,樹立正面形象,傳遞正向能量。
文藝精品是優美深湛的,但創作文藝精品卻是極為艱辛艱苦的,如曹雪芹自題詩所言“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作家藝術家應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格遵循文藝創作內在規律,堅決摒棄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庸俗思想,大力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心存正氣、志存高遠,立身為公、立言為民,沉心靜氣、精雕細琢,努力創作蘊含中國智慧、構筑中國精神、體現中國價值、彰顯中國力量的精品,不斷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力作,進一步發出時代強音、點亮道德光炬、弘揚傳統美德、提升民族形象。
偉大的時代呼喚和孕育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藝作品引領和催發偉大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向全世界鄭重申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迎來了創新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因此,用優秀文藝作品觀照、詮釋和謳歌新時代,是當下每一位作家藝術家至高無上的藝術追求,更是每一個作家藝術家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