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解讀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對中國金融體系堅定而持久的剎車
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是金融領域的政策“風向標”。剛剛閉幕的金融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金融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指出要“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蹦敲?,如何理解這次會議傳遞出的金融發展新動向?有哪些突出的亮點?未來的金融工作重點是什么?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在接受CF40秘書處訪談時強調,中國金融行業無論從產值、產品、從業人員、機構數、金融活動等方面,都已經超出了實體經濟所需要的程度,而且金融圈開始內循環,各種各樣借著創新名義游離于監管體制之外的圈錢、詐騙等活動也處于猖獗時期。因此,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并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防范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其規格之高,表述之嚴厲,并不為過。
鐘偉認為,這次金融工作會議意味著,靠身份特權介入金融、直接瓜分利益的時代結束了,意味著靠各種各樣或真或假的技術逃避監管的行為取向結束了,也意味著與實體經濟需求不相匹配、缺乏強有力金融協調與風險管控的金融體系的自我快速膨脹階段結束了。中國金融體系將被套上監管的韁繩,脫韁野馬一般的金融業將被勒緊。這一腳剎車,不是急剎車,也不是緩緩的剎車,而是堅定持久的剎車。
為何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規格如此之高,表述如此嚴厲?
第一,次貸危機爆發后到現在已有十年,如何看待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會不會在不遠處有另外一場金融危機在等待著?這個問題非常值得認真考慮,只有從這個角度去考慮,才能理解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何規格如此之高,表述如此之嚴厲。
就以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為例,次貸危機以來到現在,美國GDP只增長了大約30%,但是美國道瓊斯指數增長了300%,納斯達克指數增長了500%。目前美國股票市場的估值兩倍于GDP,位于歷史相對較高水平,除此之外,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也是位于歷史最高水平。這就使得人們擔心,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快,而美國的資產價格泡沫已經相當之高了。相較之下,歐洲的資產價格也不便宜。
中國已歷經股災、互聯網金融泡沫、影子銀行等問題,現在中國政府對樓市和金融體系都踩了剎車,這可能是從更長遠的視角,盡可能地做好風險防范。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這一表述口氣非常嚴厲,因此這次金融工作會議也許意味著,我們在全力以赴地預防不知來自何處的可能是另外一次金融海嘯的襲擊。
第二,誰的金融,為誰服務?金融工作會議對這一點說的非常清楚。過去十年,中國產業結構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地產和金融行業的空前膨脹,尤其是金融行業有一些異常變化。第一個異常之處,金融行業的增加值超過了地產行業,而且中國金融行業的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也超過了美國這一比例,所以金融行業本身的盈利已經非常之高。第二個異常之處就是金融圈開始內循環,很多高干子弟等特權人員都集中在金融圈內從事各種各樣的金融活動。第三個異常之處,各種各樣借著金融創新名義游離于監管體制之外的融資活動層出不窮。
總體上來講,中國金融行業的高盈利,可能已經對整個虛擬和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平衡帶來了危害。金融行業有可能已經淪為特權人員直接瓜分利益的激烈競爭場所。各種各樣借著創新名義圈錢、詐騙等的活動也處于猖獗時期,所以我們要認清楚誰的金融和為誰服務的問題,這次金融工作會議上非常清楚地強調了,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金融行業未來如何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如果指望金融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能夠帶來中國經濟的長治久安,那就類似于讓一個人提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一樣。因此,脫離了蓬勃有效、具有創新活力的實體經濟,金融體系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這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了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只有這兩個體系相互融合、相互協調,才能使得彼此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目前,中國金融行業從產值、產品、從業人員、機構數、金融活動等方面,都已經超出了實體經濟所需要的程度。對這個龐大、復雜、有可能引發各種風險的金融體系進行瘦身,使之納入有效監管,形成嚴峻的監管態勢,并不為過。
這次金融工作會議意味著,靠身份特權介入金融、直接瓜分利益的時代結束了,意味著靠各種各樣或真或假的技術逃避監管的行為取向結束了,意味著中國金融市場追名逐利、群魔亂舞的時代結束了,也意味著與實體經濟需求不相匹配、缺乏強有力金融協調與風險管控的金融體系的自我快速膨脹階段結束了。
中國金融體系將被套上監管的韁繩,脫韁野馬一般的金融業將被勒緊。這一腳剎車,不是急剎車,也不是緩緩的剎車,而是堅定持久的剎車。
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防范風險是永恒主題。
此次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構想,但是具體如何設立并不明確。如果我們結合考慮習近平同志曾經的表態——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融監管模式,只有在現實中有效的模式。這也顯示出,類似于西方國家超級央行的監管模式,和清晰界定央行和監管機構之間的關系,可能在中國并不適用。
因此在中國,一行三會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在一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之下加強協調和合作,可能是現實中最為可行、有效的一種監管架構。
習近平在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意即防風險不僅是當下金融工作的重點,也是長遠的工作重心,這就給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一個基本定位。這也意味著,對于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來說,風險永遠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做好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不可回避的一項工作。
另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包括股災,以及互聯網金融出現的各種亂象,都給我國金融穩定和局部金融體系帶來比較大的金融風險。在明確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新的定位之下,穩定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過去漠視風險、技術套利、監管套利的空間都會迅速收縮。金融工作會議還提到了所有金融活動都必須納入監管,在“防風險”的首要任務之下,整個金融行業以往奔騰向前的態勢將被系上一根韁繩,而這根韁繩是會收緊的。
貨幣政策從“穩健中性”變為“穩健”,意味著什么?
從學術層面來看,貨幣政策永遠都應該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要兼顧增長可持續、通脹穩定以及國際收支平衡,要兼顧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所以穩健的貨幣政策永遠都是正確的。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有時提“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時提“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但也不免時常有所謂的“開左燈向右轉”,也就是名義上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執行穩中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次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其所傳遞出的信息,市場可能理解為,去掉“中性”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會更積極?去杠桿是不是會變成穩杠桿?其實并非如此。
從2012年的第四次金融工作會議直到現在,中國經濟運行的總體杠桿率,尤其是企業部門杠桿率已經上升到值得警惕的程度,所以提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給了貨幣當局更多的靈活調節的正當性。去掉“中性”二字,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以后會更寬松,相反可能會更加考慮到風險,考慮到和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
未來資本市場的兩大亮點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只提及發展直接融資融資,并未提到投資,也沒有提到股票二級市場,這反映了直接融資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基本取向。直接融資是為實體經濟發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服務的,其他都是次要方面,比如股票市場指數暫時的高低,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快慢,都是次要的事情。
在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當中,可能會有兩個亮點。第一個亮點是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國有企業降杠桿,還提到國有企業、國有金融機構要改善公司治理、強化黨委在整個工作中的領導地位。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后一段時間在資本市場上,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會是一個突出亮點。未來,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可能將向價值投資進一步加速轉型,向混合所有制服務加速轉型。
另外一個亮點是,這次金融工作會議也提到繼續堅持對外開放和走國際化的道路。因此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尤其是國債市場的對外開放,以及債券市場通過香港和內地市場的聯動對外開放,也可能會是亮點。
過去幾年的新三板或者創業板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當然也很重要,但是可能并不那么令人矚目。
地方舉債明確終身責任制,不會給地方財政帶來更大困難。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金融是金融,財政是財政,財政性的融資行為在金融市場上,由地方政府作為舉債責任主體,承擔相應責任,這是必然的。所以,地方政府通過舉債來擴大當期政績、以賣地來升官發財的做法,以后可能就很難維系了。
地方舉債的終身責任制,會不會給地方財政帶來更大的困難?我并不這么認為。
事實上,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在過去三年已有很大緩解。第一,債務置換使得地方存量債務期限更長、利率更低;第二,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非常及時、到位,包括最近幾年推行的PPP模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地方財政直接支出的壓力;第三,2015年下半年及2016年全年土地銷售情況非常好,土地招拍掛市場重新活躍。以上三個因素使得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從總體上來講不是特別突出。
如果我們結合金融機構的信貸責任,比如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責任追究也是終身制,財政舉債責任也是終身制,將使得金融性融資行為和財政性融資行為的責任對等起來,會是理所當然的一種選擇。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FINANCE40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