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 張燕玲:全球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展望
我來了深圳很多次,特別是參加商業保理的會議,每次會議都感覺到有新意,不僅僅是深圳市,廣東省的保理業務走在全國的前面,而且還帶動了全國。我也祝賀我們的尹會長,他擔任保理與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院的院長,我覺得是當之無愧的,我們今天這么多的研究員,成立了中國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50人論壇,各地精英聚在一起,這樣的一個團隊或者一個組織,我們就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這里面有學者,有長期做金融的專家,還有保理行業的領軍人物,特別是我們幾個會長,他們作為民營企業家,這種奉獻精神,確實很令人佩服。我和韓主任都是“供金委”共同的主任,但是韓主任他做的更多,保理這個中文名詞都是他參加譯定的,在保理業務前幾十年,原來像我們銀行都是使用英文,后來韓主任他們譯定了“保理”。特別是商業保理,他一直默默地奉獻,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見證了商業保理發展的全過程,應該是最熟悉商業保理的。還有賽波主任,他應該是全球處理金融結算法律案件最多的律師,可能沒有之一了,他來講法律和風險是最合適的人選。還有溫峰泰是保理和供應鏈業務的領軍人物,是行業內學歷最高的,是得到保理和供應鏈金融博士的亞洲第一人,擁有五項保理風險領域的國際專利,我對這個非常的佩服,溫總去年為50多家銀行、金融機構和保理公司提供了專業科技系統服務,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驅動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還有徐珺是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董事,去年她開始領導國際商會、全球供應鏈金融論壇的兩個工作組,而且是國際供應鏈金融技術慣例工作小組的兩位組長之一。還有陳祥鋒主任有長期的教學經驗,又懂企業,懂實體經濟,懂財務法律實踐,這樣的專家才可以指導我們的業務,50人論壇這樣的學術會議,就應該有代表學術權威的專家參加,他們講的都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今天討論的議題也都是非常好的話題,這些話題討論透了,我們可以達成多數的意見或者少數的意見,由保理與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院的研究員或者是我們50人繼續討論,制定一些指引、規則和慣例。我在國際商會工作了將近20年,國際商會他們的程序是這樣的,一件事應該值得支持的就發表一個政策聲明,比方說堅決支持保理,就發一個聲明,人家就知道我們的觀點了,一個業務怎么做要有一個指引,甚至提供一些案例。這些指引和案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以后,就變成慣例,這個慣例就是大家必須執行的,如果不執行就沒有人跟你玩了。
我講這些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研究怎么推廣我們的經驗,怎么制定我們的規則,怎么引導世界??偨Y我們廣東還有深圳的商業保理,應該是與時俱進的,我們協會有權利和義務總結經驗,發出聲音,掌握話語權。
深圳是商業保理的中心,最大的商業保理的聚集地。這么多年,從政府到企業,大家都付出了非常艱辛的努力,我們也承擔很多的風險。
我們行業要為建設國際一流的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金融做出一些貢獻,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貿易量最大的一個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事關我國高質量發展進程,肩負著踐行新發展理念時代先鋒的重要使命,供應鏈金融一定要領先。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世界上60%的大城市座落在灣區,75%的經濟總量集中在灣區,如果我們拿出供應鏈金融和商業保理的規范并得到灣區的認可,結合灣區香港、澳門等地特點,我們再提升一下,可以達到一個共識的話,我們就可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進行推廣。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說一下保理和供應鏈金融的關系。保理是供應鏈金融技術工具之一,保理在供應鏈金融中使用最多,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正在制定反向保理規則,實際上反向保理中國是做的最多的國家,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需要大企業的增信。如果早一點拿出我們的經驗跟FCI合作就好了,但是我們不太善于總結推廣,現在FCI做這件事對我們的行業建設非常有利。
研究國際規則、慣例的意義有:1.國際結算慣例是集全球200年理論和實踐的精華;2.研究、學習、吸收國際成功的法規、慣例、案例,主動接軌才能超越,才能掌控話語權;3.是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必要功課;4.是改善現有規則、建立更加平等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有效應對迅速變化的世界的需要。國際商會今年成立100年,下個月要在北京開會。很多慣例都是有將近百年的歷史了,雖然都是西方主導,但是從90年代我們進入以后,有很多的慣例也是采納了我們中國的建議。
研究國際慣例絕不是崇洋媚外,因為我們是要“改革再出發”,希望我們能夠理解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話,這是我們的必要功課,對國際上的東西都不懂,怎么再出發?自己搞了一點自己玩的東西,現在在國際上沒有辦法做。而且我們國家現在所處的國際地位也要求我們改善現有的國際規則,建立更加平等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有效應對迅速變化的世界的需要。因為世界每天都有變化,我們必須要拿出我國自己的規則來,特別是“一帶一路”。
想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我們的指導意見是要培育一百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要進入世界前列,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我們要充分地理解國家的戰略。
這個戰略同時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第一,構建農業供應鏈體系。第二,推進供應鏈協同制造,促進制造供應鏈可視化和智能化。第三,推動流通和生產深度融合,提升供應鏈服務水平。第四,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第五,打造全過程、全鏈條、全環節的綠色供應鏈發展體系。第六,參與全球供應鏈規則制定,努力構建全球供應鏈。
自從國務院2017年文件發了以后,各地出臺了很多的政策,過去除了國家層面的工信部、發改委、央行做一些頂層設計的文件以外,只有深圳、上海、重慶、天津、西安等幾個地區比較活躍,現在是全國都重視了,包括一些市縣都重視了,比如駐馬店市出臺了《關于促進駐馬店市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意見》,地方政府都行動起來了也是好事,也是天時地利人和,我們要把好事做好,保證供應鏈金融規范發展,實現國家供應鏈金融順利實施,并且達到國家的目的。
我把《供應鏈金融技術的標準定義》拿給大家看,這是2016年的,但是現在也不落后,現在正在重新修改,新的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現在,我們要把防范風險放在首位。我感覺我們行業目前發展具有離國際遠,創新多的特點。我們的產品一定要有詳細的說明,要有一個審批環節,不一定是別人審批,我們自己也要有審批,各類供應鏈金融平臺要有風險控制的安排和措施。
現在規范供應鏈金融是當務之急,因為現在我們參與主體多元化、融資規模巨量化、各類平臺復雜化、還有一些機構產品神秘化。供應鏈金融飛速發展,創新的趨勢也是勢不可擋,各類供應鏈協會誕生,各種培訓也是面面俱到,應有盡有,從供應鏈平臺的引領模式設計到平臺打通多元化的突破點,電商供應鏈金融的風險要點到模型,這些機構和人才我覺得我們不組織起來是很大的浪費,不加以規范也可能有風險。
最后呼吁,面對經濟下行,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增長,各類從事供應鏈金融的企業平穩發展是穩金融的重要工作之一。國家的職能部門和監管機構,應該著手規范供應鏈金融。對各種供應鏈金融培訓機構的認證,產品的審批、評比、頒獎方案的報備,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發展規劃,保證供應鏈金融有序地發展。具體的事務可以外包給第三方做,由專門的組織、專家學者組成工作組,還有我們的協會也可以承擔。因為這一工作涉及面很廣,可以從書面的獻計獻策,到組織小型的討論,再有權威機構的確認。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對供應鏈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的保護。當前的社會誠信嚴重的缺失,履約率不到50%,所以規范供應鏈金融是當務之急,各個主管部門必須擔負起責任,我們協會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把我們的工作經驗加以總結,提出意見建議。最后,供應鏈金融應該成為實現國家供應鏈戰略的堅強后盾。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