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熱評區塊鏈: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術”,不相信Libra會成功。
黃奇帆表示,當今時代是一個數字化時代,技術革新和數字化經濟的全面興起,讓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轉變成驅動金融變革的中堅力量。數字化的五全基因與金融業不斷碰撞融合,不僅改變了個人間、企業間、國家間的清結算方式及主權貨幣發行機制,還大幅提升了產業鏈運營效率,帶來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值得注意的是,黃奇帆在演講中還透露了對區塊鏈、Libra、SWIFT、央行數字貨幣等的思考和觀點。先來看黃奇帆的主要觀點:1.數字化主要包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數字化之所以能夠顛覆傳統,就在于它所擁有的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五全基因與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結合起來,就會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產生顛覆性的沖擊。2.區塊鏈技術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地提升大腦反應速度。數字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3.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逐步滲透,個人跨境轉賬的底層技術實現方式也開始被改寫。區塊鏈技術可以作為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接口技術??缇硡R款中的多方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匯款報文傳遞給各參與方,從而實現多方協同信息處理,將原本機構間的串行處理并行化,提高信息傳遞及處理效率。4.高度依賴SWIFT和CHIPS系統存在一定風險。SWIFT是過時的、效率低下、成本極高的支付系統,憑借壟斷平臺獲得了巨額利潤。安全性難以保證的SWIFT和CHIPS系統是沒有前途的。5.不相信Libra會成功。在數字時代,有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發行比特幣、Libra挑戰主權貨幣,這種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6.中國人民銀行對于DCEP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于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關注點一:區塊鏈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
黃奇帆認為,數字化主要包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他對這四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巧妙的比喻。如果將數字化平臺用人來類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云計算相當于人體的脊梁。沒有網絡,五臟六腑與和脊梁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云計算,五臟六腑無法掛架;而沒有大數據,云計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梁、五臟六腑、皮膚和器官之后,加上相當于靈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數字化平臺就已經成型了?!岸鴧^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數字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秉S奇帆表示。黃奇帆認為,數字化之所以能夠顛覆傳統,就在于它所擁有的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所謂“全空域”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從天到地,從地上到水下、從國內到國際可以泛在的連成一體;所謂“全流程”是指:關系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信息積累;所謂“全場景”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所謂“全解析”是指:通過通過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信息,產生異于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而所謂“全價值”是指: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并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
關注點二:SWIFT過時、效率低下、成本極高,數字化將重塑貿易清結算體系
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之前,人民幣跨境清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系統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SWIFT和CHIPS匯集了全球大部分銀行,以其高效、可靠、低廉和完善的服務,在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加速全球范圍內的貨幣流通和國際金融結算、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現代化和規范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SWIFT成立于1973年,為金融機構提供安全報文交換服務與接口軟件,覆蓋200余個國家,擁有近萬家直接與間接會員,目前SWIFT系統每日結算額達到5萬億至6萬億美元,全年結算額約2000萬億美元。CHIPS是全球最大的私營支付清算系統之一,于1970年建立,由紐約清算所協會經營,主要進行跨國美元交易的清算,處理全球九成以上的國際美元交易。黃奇帆指出,但是高度依賴SWIFT和CHIPS系統存在一定風險。SWIFT是過時的、效率低下、成本極高的支付系統。SWIFT成立46年以來,技術更新緩慢,效率已經比較低下,國際電匯通常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到賬,大額匯款通常需要紙質單據,難以有效處理大規模交易。同時SWIFT通常按結算量的萬分之一收取費用,憑借壟斷平臺獲得了巨額利潤。在當前數字化浪潮的大趨勢下,依托技術更新緩慢、安全性難以保證的SWIFT和CHIPS系統是沒有前途的。黃奇帆表示,在大數據平臺、區塊鏈技術的驅動之下,構建形成一個新的清結算網絡已經成為當前許多國家的共識。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體維護、可靠數據庫、公開透明五大特征,在清結算方面有著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優勢。目前全球已有24個國家政府投入并建設分布式記賬系統,超過90個跨國企業加入到不同的區塊鏈聯盟中。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正在研究建設類似SWIFT的國際加密貨幣支付網絡來取代SWIFT,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區塊鏈平臺正在通過區塊鏈試水跨境支付,用實際行動繞開SWIFT和CHIPS全球支付體系。
關注點三:不相信Libra會成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如何改變貨幣超發的局面?黃奇帆指出,在金本位崩潰之后,世界各國一直沒有很好解決這一問題。雖然有學者提出回歸金本位的呼吁,但受限于黃金儲量,回歸金本位顯然不太現實?!霸跀底謺r代,有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發行比特幣、Libra挑戰主權貨幣,這種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本人不相信Libra會成功?!秉S奇帆稱。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貨幣國家發行權的辦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在全球央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過程中,除了要提高便捷性、安全性之外,還要制定一種新的規則,使得數字貨幣能夠與主權的信用相掛鉤,與國家GDP、財政收入、黃金儲備建立適當的比例關系,通過某種機制,遏制濫發貨幣的局面。目前我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DCEP)是基于區塊鏈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DCEP將采用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先把DCEP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DCEP的意義在于它不是現有貨幣的數字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環節對賬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有利于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同時DCEP可以實現貨幣創造、記賬、流動等數據的實時采集,為貨幣的投放、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叭嗣胥y行對于DCEP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于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秉S奇帆說。
關注點四:數字化改革全球貨幣發行機制
當前, 以比特幣、Libra、央行數字貨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開始出現,貨幣迎來了數字化時代。黃奇帆表示,以前貨幣發行的基礎是依靠金、銀等貴金屬作為錨定物。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后,貨幣發行的基礎變成了與國家主權、GDP、財政收入相掛鉤的國家信用。美國憑借強大的軍事、經濟,通過美元壟斷了全球石油美元結算和大部分國際貿易結算,美元成為了事實上的“全球貨幣”。然而依賴主權信用發放的貨幣也面臨貨幣超發等問題。近10年來,美國為了擺脫金融危機,通過國債投放貨幣來刺激經濟發展,導致政府債務總量從2007年的9萬億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22萬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GDP。如果美國債務持續攀升,到期債務和利息消耗完全部的財政收入,美國沒有信用再發國債,融資能力將會減弱,一次新的全球金融危機將不可避免。
關注點五:顛覆全球個人支付方式
黃奇帆表示,數字化具有的五全基因與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結合起來,就會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產生顛覆性的沖擊。與金融碰撞以后,重塑了全球的金融生態。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技術進步與應用普及,基于手機的支付方式走進了生活的每個角落,新的支付已經占據主流地位。我國的電子支付系統已經全球領先。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已經覆蓋14億人。從線上到線下,從家庭日常水電氣話費支付到交通、旅游、酒店、餐飲,移動支付憑借其高效便捷的支付體驗,打破了傳統支付方式在空間上、時間上的局限性。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約39萬億美元,而美國則是1800億美元,差距達到數百倍。黃奇帆認為,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逐步滲透,個人跨境轉賬的底層技術實現方式也開始被改寫。過去,個人跨境轉賬需要跨越支付機構、銀行和國際間結算網絡,整個過程由于串行處理而效率低下。而現在,區塊鏈技術可以作為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接口技術??缇硡R款中的多方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匯款報文傳遞給各參與方,從而實現多方協同信息處理,將原本機構間的串行處理并行化,提高信息傳遞及處理效率。同時,黃奇帆指出了新的支付方式帶來的一些問題。在新的支付方式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尊重人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性。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部分商家開始熱衷于“無現金”,拒收現金的現象也隨之增多。拒收現金的行為不僅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長遠看還會危及金融安全。同時,由于移動支付的基礎是電力設施、數據中心、網絡系統,一旦發生意外如地震、斷電、人禍導致移動支付無法使用,將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后果。
關注點六:數字化提高產業鏈運營效率
5G時代,除了消費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之外,智能家居、汽車乃至工業制造設備等各類終端都能夠智能化并接入到互聯網中。黃奇帆表示,數字平臺將進一步進化為萬物互聯平臺,帶動人類的互聯網產業從to C型的消費類互聯網發展為to B型的產業類互聯網。其中,科技金融可以連接數據平臺、金融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幫助各方優化配置資源、提高運行效率以及降低運行成本。黃奇帆指出,前幾年經濟有些脫實向虛,許多工商業企業、非金融企業熱衷于跨界運作,申請各類金融牌照;各種金融機構熱衷于集團化、全牌照,以至于金融業杠桿疊加、風險累積、亂象叢生。目前,金融業正在按中央部署進行去杠桿、防風險、加強新形勢下資管業務、跨界業務的整頓。未來,數字化平臺下的非銀金融機構出路在哪里?黃奇帆認為,最合理、最有前途的模式是數字化平臺與各類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形成數字金融體系。各類機構在其中各盡所能、各展所長。數字化平臺連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掌握真實的交易信息,可以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為供應鏈上成千上萬的原材料、加工、分銷企業提供融資、貿易、資產交易等金融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數字化平臺把控好資金來源、杠桿比率,就能大幅度降低風險,獲得合理的利潤,還能有效發揮普惠金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