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紓困民營、小微企業的措施密集出臺落地,部分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經得到有效緩解。但目前在服務小微企業特別是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時,由于難以低成本獲得復雜且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銀行等金融機構仍然面臨放貸成本高、貸后管理困難等問題。
在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旋律下,供應鏈金融有望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國辦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就曾指出,供應鏈金融的規范發展,有利于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并提出“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的發展目標。
供應鏈金融指的是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萬聯網創始人兼總裁蔡宇江在5月19日舉行的2019中國供應鏈高峰論壇上表示,供應鏈金融實際上是一個包含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以及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監管部門等的生態體系。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看來,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通過加速供應鏈資金流的流動,縮短現金流周期,來促進產業整體發展。
“供應鏈金融雖然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融資模式,但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方面能夠發揮非常大的作用?!敝性y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說。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解釋道,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在于缺乏抵押品。而供應鏈金融可以依托供應鏈內核心企業的信用,使小微企業依據流動資產獲得擔保融資,打破了以往只能依賴不動產抵押獲得貸款的困境。
除了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蔡宇江認為,供應鏈金融還能優化整個產業鏈的現金流,進而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總成本。除了服務于中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還應重點關注無資金、無信用、無數據,但有夢想、有訂單、有技術的“三無三有”企業。
據《2018年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驅⑦_到27萬億元,這意味著未來供應鏈金融市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王軍坦言,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仍比較緩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供應鏈各個環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數據鴻溝或者信息孤島,政府部門以及核心企業的有價值的數據無法共享,這造成了大量的數據浪費。董希淼也認為,目前供應鏈的痛點在于數據鴻溝、信息孤島,特別是核心企業數據單邊化、私有化、封閉化普遍存在。
談及如何填平數據鴻溝,促進供應鏈金融更好服務于民營、小微企業,王軍認為,新的技術帶來了新的機會。數據鴻溝的存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意味著數據紅利。未來通過廣泛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可以提高數據采集、挖掘、傳輸、分析的效率,降低成本,收獲數據紅利。
如何實現供應鏈金融更好的發展?互聯互通和共享是通關必經之路。王軍建議,相關各方應該秉承融合共贏的態度來建立生態圈或者共同體。政府部門和核心企業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讓數據鏈接供應鏈;供應鏈上的企業,無論是核心企業還是小微企業要完善優化各自的數據體系;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在產品、服務和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
2018年,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也強調,要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和相關企業等開展合作,推動政府、銀行與核心企業加強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穩妥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為解決融資難問題提出新方案。
另外,周延禮建議,各方要充分意識到供應鏈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提供政策支持,對開展供應鏈金融的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物流企業等參與主體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持。此外,還可以設立供應鏈金融類投資基金,加大對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的投資力度,增強其資本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