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1r3p3"><video id="1r3p3"></video></delect>
<dl id="1r3p3"></dl><i id="1r3p3"><dl id="1r3p3"></dl></i>
<nobr id="1r3p3"></nobr>
<dl id="1r3p3"><i id="1r3p3"></i></dl><video id="1r3p3"></video>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dl id="1r3p3"></dl><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video><dl id="1r3p3"></dl><video id="1r3p3"></video><video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video>
<dl id="1r3p3"><delect id="1r3p3"><font id="1r3p3"></font></delect></dl><video id="1r3p3"></video>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video id="1r3p3"><delect id="1r3p3"></delect></video><dl id="1r3p3"></dl>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介紹 >> 新舊動能轉換基金 >> 正文
20大基金公司火線點評A股大跌原因
2022-03-08 許楠楠  中國基金報 審核人:   (點擊: )
[字號: ]

3月7日,A股市場又遭遇大跌。

從三大指數來看,低開低走,創業板指、深成指盤中均創年內新低。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跌2.17%,失守3400點;創業板指跌4.3%,創近一年新低。

板塊出現一定分化,受益于兩會催化的穩增長相關的房地產、建筑板塊表現居前;與全球通脹預期相關的煤炭、有色也表現較好;家電、食品飲料、電子、電力設備跌幅較大。

同時,全市場4600多只股票中,僅有832只表現為上漲,超過八成股票下跌。不少投資者喊出了“投資到底能否賺錢”的靈魂拷問。

究竟A股后市該如何演繹?哪些領域更有機遇?基金君采訪來自南方基金、匯豐晉信、創金合信、恒生前海、博時基金、工銀瑞信、西部利得、金鷹基金、前海開源、華夏基金、平安基金、上投摩根、永贏基金、國海富蘭克林、農銀匯理、招商基金、諾安基金、諾德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景順長城等20家基金公司投資人士,他們火線給出解讀,認為市場短期調整或會延續,但不改中長期的A股趨勢,今年更看好“穩增長”相關板塊。

多因素引發今日市場調整

俄烏政治局勢、海外通脹演繹等因素,成為今日市場調整的主因。

談及今日市場,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表示,海外錯綜復雜的俄烏政治局勢構成了當前市場的主要擾動因素。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遭到多國的經濟和金融制裁,而俄羅斯作為全球重要的能源出口國,其出口的煤、原油、小麥等在全球出口額中占比高,達到15%以上,供給受限擔憂下原油價格大幅上漲。而且,市場可能對俄烏沖突導致的能源價格問題給予更高的風險溢價,進一步推高能源價格上行,全球通脹上行擔憂加劇。

在此情況下,為了對抗通脹,美聯儲貨幣政策可能加速收緊,投資者預期悲觀,避險情緒濃厚,全球多國股票市場下挫,A股的成長板塊受到較為明顯的沖擊。

史博表示,國內環境來看,國內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繼續釋放穩增長信號,擴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要發力點。面對經濟下行的三種壓力,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并將2022年的經濟增速目標設在5.5%左右,充分彰顯了政府穩增長的決心。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2年的財政支出將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要求“加大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等。受此影響,穩增長受益的建筑、房地產等行業表現相對較好。

“今日市場下跌,主要是俄烏談判反復引發海外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行引發的國內通脹擔憂,另外國內疫情再次反復,引發市場對于線下經濟重新開放進度的擔憂。板塊方面,估值相對較高的創業板和疫情相關的食品飲料表現較差,同時這些板塊外資持倉較多,對外圍的影響更加敏感?!?匯豐晉信基金宏觀策略分析師沈超也表示。

沈超表示,目前俄烏沖突升級已經逐步被市場所預期,兩會較為積極的經濟增速目標有望增強市場對穩增長的信心,目前時點是全年較好的布局期。

創金合信基金量化指數與國際部投資經理黃小虎表示,市場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是對俄烏沖突及國際局勢的擔心。一方面,俄烏沖突引起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際原油價格創下近10年新高,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會給中下游企業經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企業的毛利率會大幅下降,導致企業基本面惡化。另一方面,部分賽道股在全球加息的大背景下,估值進行重估,股價有回調壓力。最后,當前國際局勢不穩定,境內外資金均有流出避險需求,市場存在較大的拋壓,市場在多重利空因素下短期快速回調。

黃小虎進一步表示,經過開年至今市場的調整,A股整體估值已經大幅下降,安全邊際大幅提升。站在當下,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GDP增速的目標設置在5.5%,體現了政府穩增長的態度和決心,隨著穩增長相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發力,宏觀經濟將逐步企穩,A股市場有望迎來一定的修復。

恒生前?;鹜顿Y經理謝鈞表示,大跌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引發市場對通脹的進一步擔憂。第二是避險情緒的高企促使資金加速撤出。而當前國內市場主要還是受國外消息面的影響,在基本面上并沒有實質性的利空,兩會期間仍釋放出許多積極的調控信號。整體而言,我們認為目前A股與港股雖受到海外消息面、流動性以及投資者信心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但仍具有國內政策面帶來的韌性。在情緒宣泄完畢后,A股的走勢或會再度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我們對今年的A股并不悲觀,今年A股可能將呈現“V”字形走勢,長期呈現慢牛走勢。

博時基金認為,今日A股集體回調,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俄烏沖突繼續發酵,上周五歐美股市集體大跌,市場避險情緒加重,對A股造成了情緒上的擾動;二是近期美聯儲主席的發言及表態偏鷹派,加劇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A股成長股繼續承壓,創業板的權重板塊跌幅較大,導致指數大幅下行。

西部利得也表示,俄烏沖突不斷升級,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引發市場對于全球通脹的擔憂加重,疊加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升溫,壓制資金風險偏好,導致高估值的電子、計算機、新能源等成長板塊調整較多。另外雖然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于穩增長的態度更加明確,但是短期國內的疫情不斷反復,也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市場對于國內經濟后續表現的擔憂,引發食品飲料、家電、社服等消費板塊也出現大幅調整。

金鷹基金表示,一方面,俄烏談判雖有所進展,但外圍局勢演繹仍相當不明朗。另一方面,國內新一年政府工作得以確定,“穩增長”方向延續,政策目標未超市場預期??傮w來看,延續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的“穩增長”總基調,政策靠前發力。

金鷹基金表示,回到市場,俄烏沖突加劇通脹擔憂,短期市場趨于弱市,待俄烏局勢明朗后,A股春季反彈攻勢或仍存。近期圍繞俄烏局勢的通脹擔憂有待消化,國內也需要等待兩會后更多政策或觀察到重要經濟金融指標改善,才能真正提振市場信心。

“目前來看,1-2月投資和消費弱改善,2月信貸社融趨穩,國內經濟基本面改善有待“穩增長”政策發力。不過,海外美聯儲3月加息25BP得以落地,在5月議息會議前或存有空窗期,此期間若俄烏沖突趨緩,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風險偏好修復,市場主線有望回到業績主導的一季報,A股或仍存春季反彈攻勢的可能?!苯瘊椈鸨硎?。

前海開源基金認為,市場大跌的原因在于,第一、兩會釋放的“穩增長”信號包括GDP增速5.5%、赤字率2.8%等基本在市場預料中,未帶來更強有力的刺激措施,疊加此前“穩增長”板塊已積累了一定上漲,市場表現為階段性的利好出盡。

第二、海外方面,普京簽署了 “關于履行對某些外國債權人義務的臨時程序”的法令,允許俄羅斯國家及企業以盧布支付外國債權人,或造成以美國對沖基金為首的大量投機資本,以及國際商業銀行的大量金融債權損失慘重。并已造成3月4日夜盤美歐股市大幅下跌。類似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沖擊全球金融系統。

第三、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抬升,今日更一度逼近140美元/桶,也導致市場對于通脹乃至滯漲的恐慌情緒升溫。

整體來看,3月仍處于震蕩整固期,后續仍需重點觀察3個變量:第一、3月中旬美聯儲議息會議對縮表以及年內加息進程的安排;第二、熱門賽道景氣度指標,如新能源車銷量、一季報前瞻等數據,以及國內1-2月經濟、金融數據;第三、俄烏沖突進展以及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也將擾動。

工銀瑞信基金也表示,今日市場下跌主要是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和國內疫情多地散發等負面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日A股和港股市場出現明顯回調。從資金流向上看,北上資金今日大幅凈流出82.72億元。

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對上市公司盈利帶來負面影響,市場對經濟滯脹擔憂再起,但考慮到穩增長政策托底方向明確、貨幣政策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A股整體風險可控,市場或將維持震蕩格局,風格上建議偏向均衡,關注結構性投資機遇,一是關注穩增長背景下金融地產與地產產業鏈的估值修復機會;二是中長期方向關注估值和業績增長較匹配的新能源發電、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成長板塊。

恐慌情況過后有望回歸合理區間

短期或是震蕩格局,而恐慌過后,A股或重新回歸升勢。

據華夏基金表示,雖然從歷史規律來看,地緣沖突會短期沖擊風險偏好,影響有限且多為瞬時性沖擊。但此次俄烏局勢的特殊性在于,由于烏俄的資源國屬性,如果局勢短期難以平復,對于全球的滯漲效應將逐步體現,特別是歐洲國家。此外,若俄烏沖突升級進一步推升非核心通脹(原油價格大漲會強化這一預期),不排除美聯儲的緊縮周期比此前更“前置”,這樣的預期變化也會對短期市場走勢帶來重要影響。

“短期受地緣沖突、油價、外圍市場波動等影響,A股延續震蕩走弱態勢,但對中期走勢不悲觀,風險事件下優質成長股的超調也正在帶來低吸的機會?!比A夏基金進一步表示,一方面,從全球宏觀環境來看,境內外貨幣政策呈現“內松外緊”,基本面則會呈現“內升外降”,中資資產在全球仍具有顯著的相對優勢;另一方面,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今年GDP增速目標定為5.5%左右,蘊含了較強的穩增長訴求,穩增長方向確定意味著政策節奏前置性加碼的力度較大,貨幣政策確定性進一步寬松,實現量升價降,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有效,宏觀經濟企穩復蘇的確定性在不斷增強。

華夏基金表示,股票市場當前的調整并未充分反應國內基本面改善的預期,更多是短期恐慌情緒的主導,目前仍看好市場的中期走勢。投資方向上繼續提示景氣投資的回潮,看好新能源車、半導體、光伏等高景氣度賽道,以及漲價背景下,有色板塊的投資機會。

而平安基金也認為,我國經濟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受全球風險影響的程度較低。正在進行的兩會也對全年的經濟“穩增長”提出了更高要求,財政、貨幣、產業政策具備較強的加碼空間,預計經濟即將筑底并恢復增長動能。因此,判斷外圍政治經濟沖擊市場的時間和空間都有限,恐慌情緒后市場有望回到合理區間。當前階段,“穩增長”仍然是投資主線,新老基建齊發力,地產具備邊際改善空間。同時,疫情后周期、鼓勵生育、價格彈性等主題也值得關注。

博時基金還表示,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對A股的情緒面的擾動不斷,投資者情緒偏低迷,資金的交易活躍度不高。經過回調,A股市場的風險逐步在釋放,在沒有本質利空的情況下,未來A股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低,大概率將延續寬幅震蕩的格局,依然存在結構性行情。在“穩增長”基調不變的背景下,未來仍可關注新老基建板塊的機會,短期確定性相對更高;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在持續推進,科技、先進制造、新能源等板塊的龍頭企業仍將受益,中長期來看,依然具備不錯的投資價值。

此外,上投摩根表示,本周首個交易日跌勢較為劇烈,后續相關形勢若沒有明顯升級,本周接下來的交易日波動或能有所放緩,但仍需保持謹慎。短期內市場持續震蕩仍是大概率事件。

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在短期策略上,投資人可錨定相對確定性較高的穩增長及受益近期形勢的新、老基建、商品等相關板塊,調降成長型及估值相對較高的標的。中期而言,投資人需要比平時具有更多的耐心,同時對我們所處的位置有更清晰的定位。

首先,A股近期的大幅波動本質上是源于突如其來的戰爭事件,對于國內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而言,基本面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少上市公司價格或已經出現超跌的現象,情勢緩和后大概率迎來反彈的機會;

另外,國內在經濟周期上與歐美明顯錯位,上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爐,揭示了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包括全年GDP增速5.5%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財政赤字率2.8%, 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3.65萬億元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均顯示在保持適度杠桿下,中央通過各項政策工具,提供有力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心。資源的投入,以及政策從落地到顯現效果仍需要一定的時日,近期與全球高度相關的市場走勢更多是受到情緒面的擾動,隨著政策的逐步發酵下,中長期無論是整體經濟還是股市,或能走出“以我為主”的路徑。

永贏基金也表示,市場仍處于磨底期,等待海外風險釋放以及國內信貸數據改善。第一、海外供應鏈風險可能不會很快解除,通脹中樞或維持高位,在通脹問題緩和前,市場風險偏好可能仍受制約。在應對策略上,需要繼續等待海外風險釋放以及國內信貸數據改善,以半年維度來看,穩增長為主線的確定性較大,相關板塊估值較低,同時也符合政策階段性支持方向,未來等待政策發力后的數據驗證信號,包括更多省市信貸政策的放松、社融數據顯著改善、地產銷售開工回暖等。

第二、若國內出現貨幣寬松以及信用顯著擴張信號,預計成長風格或將迎來階段性反彈。但要注意的是,若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全球風險資產價格或將再次受到波及,待海外風險釋放后或將迎來股市向上的行情。

國投瑞銀展望后市表示,在外部供應風險和內部疫情風險的雙重壓力下,我國穩增長政策面臨更加綜合的環境,需要兼顧的因素較多。年初至今的市場回調,一定程度上已經在逐步反映這樣的環境。綜合來看,外部的供應風險可能不會很快解除,短期市場可能也會繼續受到制約,后續根據地緣事件、疫情演繹等因素靜待市場情緒的緩和。

不過,摩根士丹利華鑫表示,我們將密切關注俄烏局勢等外圍環境對國內市場影響,區域風險升溫可能使得中國穩增長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同時內地多地疫情反復給疫情防控及后續穩增長帶來挑戰,預期市場短期仍維持震蕩格局。

中長期來看,正如我們之前提及,對于與戰爭無密切聯系的市場其影響并不顯著,如中國,如果地緣風險不顯著超出預期,對A股后市表現不必過于擔憂。中國自身政策力度才是關鍵,最新出爐的兩會政府報告,對于穩增長頗有強調,5.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處于市場預期的上限,預計對市場情緒將有所提振。另外,單純因避險情緒的拋售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釋放了其他方面的壓力,因此一旦局勢緩和或將提供更好的再入市機會。

港股今年跌幅超10%

創出2017年以來新低

海外避險情緒升溫引發AH股共振,在A股大跌同時,港股也出現大幅調整。

恒生指數跌跌不休,尤其恒生科技指數跌幅較大,不少投資人士認為,全年布局時機或現。

匯豐晉信海外投資部總監程彧表示,港股近期的持續調整主要原因在于烏克蘭地緣局勢的持續發酵,其給市場帶來了三重影響:

第一、全球資金趨于避險。烏克蘭沖突持續升級,導致全球市場避險情緒蔓延,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全球股市均受到不利影響,黃金等避險資產價格高企。

第二、通脹壓力加劇。受烏克蘭局勢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其中國際油價創下了自2008年以來的新高。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一方面引發市場對全球通脹的擔憂,更重要的是中國作為全球中游制造業大國,制造業企業的盈利將直接受損,因此引發了投資者對于港股上市公司盈利的擔憂,也降低了投資者對于2022年港股盈利修復的預期。

第三、通脹風險加劇將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形成持續壓力。雖然近期美聯儲一度釋放鴿派信號,但市場擔憂如果通脹繼續加劇,美聯儲加息節奏和力度可能再度加碼甚至超預期,尤其是在中長期。

部分美股科技公司2021年業績不達預期,也導致投資者對于港股同類公司有所擔憂。而兩會釋放的政策信號也讓投資者逐步調整對于互聯網平臺公司盈利修復的預期。這些因素共同疊加導致了包括港股在內的全球資本市場共同調整。實際上我們看到,今年以來德國DAX指數已經下跌了17.56%,法國CAC40指數下跌了15.26%,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14.90%,可以說是全球共振。

程彧表示,短期內地緣政治風險可能仍會繼續發酵,因此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把目光放遠,港股當前的確定性卻又是相對較高的。一方面,經過過去一年的大幅調整,非常多的港股優質公司即使考慮悲觀預期,估值也已經回到了歷史底部,這給予了我們較好的長期布局機會。

另一方面,我們大概率有望看到互聯網監管政策在上半年落地。因此下半年隨著業績的修復和預期的釋放,港股的互聯網板塊仍有可能迎來“戴維斯雙擊”。

站在當前時點,我們會耐心等待市場不確定性消除,同時我們也已經開始積極關注四個方面的機會:第一是盈利能力回歸。包括部分地產龍頭、港股的互聯網平臺型企業、部分線下消費龍頭等。第二是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的新經濟板塊。包括科技創新、新消費龍頭、新能源等。第三是價值板塊的修復。包括商業銀行龍頭、國防軍工。第四,上游資源品的戰略配置價值。包括原油、工業金屬、新能源上游鋰金屬等。

前海開源也表示,在俄烏開戰前,港股恒指尚站在25000點以上,是全世界所有主要市場中唯一在年內有浮盈的市場,但之后就單邊下挫,目前年內跌幅接近10%。如此劇烈的單邊下跌原因和國際形式巨變以及香港本地的疫情爆發都有關系,但更核心的原因還是國際資本在全世界局勢巨變時,優先選擇新興市場進行減倉,而香港作為新興市場的核心,又沒有A股人民幣市場在流動性上的優勢,自然表現很有壓力。但也要看到,以傳統行業國企為主恒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年內依然有漲幅,反應了不同行業/公司表現的分化。

香港市場的投資策略一直是精選個股,這點不因市場情緒或者行情改變而發生變化,特別是在市場普遍表現不佳時,選股能力反應的更為明顯。我們自3季度開始,就相對增持了在未來基本面更有潛力的個股,也降低了部分有政策壓力或者長期投資前景出現問題的公司,未來我們會繼續選擇好行業的好公司,期待其長期增長前景帶來長期的良好回報。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認為, 港股方面,近期也出現較大波動,原因包括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等,但這些問題對于中國經濟并不是核心因素,市場反應是過度的。影響港股市場的核心因素仍然是中國經濟能否企穩回升,拉長時間看,海外投資者的關注點還是會回到宏觀經濟的邊際變化、上市公司的業績改善上來。

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企業業績,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是比較明顯的底部階段,去年以來港股市場受到多重負面因素影響,隨著這些因素逐步緩解,情形有望明顯改觀。一方面,基本面好轉是大概率事件。同時,我們也觀察到上市公司的信心較強,正在加速回購,根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1月-2022年2月港股回購的企業數量和絕對金額可能都是歷史新高,上一輪回購的高點還是在2018年。

過去一段時間港股幾乎所有的板塊都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調整,當前港股估值處于歷史底部位置。我們認為在此估值水平下,港股市場的機會大于風險。

板塊投資機會方面,看好基建和地產(央企為主)等穩增長板塊,以及新能源、綠電運營商、生物醫藥等高成長板塊,其估值在低位,未來成長存在結構性機會,確定性較強,投資性價比較高。

此外,上投摩根認為,港股方面,除了同樣受到俄烏局勢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揚的風險情緒上升影響外,從歷史數據來看,由于香港市場資金具有較高的流動性,港股在恐慌時期,外資加速流出,波動往往更大;此外,新經濟相關板塊的相關政策收緊預期仍未消除,加上香港疫情尚未見頂,本地經濟活動也受到沖擊,整體形勢較A股更為復雜,投資人宜謹慎以對。但港股也不乏自身基本面良好,盈利增長確定性較高,以及受益于國內跨周期政策的相關標的在短期內遭遇錯殺,中長期來看,也都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景順長城表示,近期的港股市場受到的干擾較多:一方面,香港疫情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逐步走高至超過五萬人,影響本地投資者的投資情緒和未來的經濟預期;另一方面,俄烏沖突下,全球局勢變幻莫測,海外投資者出于避險情緒從新興市場有所撤離。流動性層面,避險導致的海外資金可能會回撤對港股壓力更大,因此港股市場明顯承壓。

向前看,在基本面層面和政策層面,港股市場與A股市場類似,受到的影響都相對更為間接,除非局勢進一步升級惡化。經過前期的下跌,港股估值水平已經price in 監管政策和外部不利的貨幣環境,在全球指數中性價比凸顯。市場出現明顯轉機可能還需要盈利企穩回升和監管政策明確等利好因素的信號,比如即將召開的兩會有望為中國短期增長目標和政策執行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整體來看,考慮到港股的性價比優勢,其仍然值得投資者關注,但是需要進一步觀察俄烏沖突對通脹的影響,以及3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中對加息節奏的表態。板塊方面,預計“穩增長”受益板塊仍有一定的空間。中長期來看,港股上市公司稀缺性明顯,優質成長標的代表著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創新的方向,或是未來投資的主線,值得關注。

后市看好基建和消費

談及后市,越來越多的人士在今年看好“穩增長”政策利好的領域,如基建、消費等。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表示,展望后市,參考歷史經驗,地緣政治風險對市場的擾動是暫時性的,難以改變市場的中長期走勢。就國內而言,國內政策環境友好,兩會期間是穩增長政策密集釋放階段,對相關的行業形成正面支撐。因此,預計A股短期回調空間有限,一旦海外負面因素平穩落地,A股有望重拾上行。需要警惕的是海外貨幣政策整體趨向收緊,與我國的貨幣政策方向背離,若中美利差超預期收窄或人民匯率出現較大的波動,可能會對國內的寬松政策形成掣肘。

行業配置方面,市場有望圍繞獨立景氣方向和新舊基建的穩增長方向演繹。一方面,在未來的年報和一季報業績預告中,尋找業績高增、高景氣方向進行布局。另一方面,考慮到上半年是穩增長政策集中發力的重要窗口,可以逢低繼續布局穩增長,其中,受益于穩增長和大宗價格上漲的工業金屬、石油石化、水泥等可以重點考慮。新基建也是本輪穩增長中的重要抓手,其中新能源基建光伏、風電、鋰電池依然是當前景氣較高的方向。

展望后市,農銀匯理基金認為,短期受地緣沖突、油價及外圍市場波動等影響,A股延續震蕩態勢。中長期來看,A股具備較高配置價值,風險事件下優質成長股的超調帶來逢低布局機會。

兩會繼續強化政策穩增長的訴求和決心,未來國內疫情控制和經濟見底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信用周期弱擴張拐點確認,市場整體下行空間有限。

海外通脹對全球資本市場估值仍有壓制,但俄烏沖突的外溢影響已逐步被市場所預期,未來工業類資源品價格回歸理性,隨著聯儲加息落地,有望推動海內外風險情緒回暖。

近期市場調整已緩解去年年底A股結構性高估的問題,當前市場性價比逐漸凸顯。市場正迎來季報驗證期和海外流動性預期修正的窗口,建議維持穩增長和高景氣均衡配置,適度增加通脹受益行業配置以對沖中期通脹風險。

招商基金表示,A股市場將沿低估值發力,力爭把握基建與消費。往后看,不必對市場的短期調整過度悲觀,兩會釋放積極信號,2022年GDP目標增速5.5%,預示穩增長將加速發力,未來分子端(企業盈利)將加速發力,市場暖意漸濃。但分母端(市場環境因素)負面擾動仍是市場中期約束,限制了回升幅度。結構配置方面,水位低處流,尋找低估值與盈利改善的交集,重點在基建與消費。

西部利得也認為,在外部地緣關系緊張,且面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背景下,市場當前仍在筑底過程中;但在國內穩增長和寬松預期的支撐下,指數繼續大幅向下的空間有限,在海外風險釋放和估值逐步消化后,中長期對市場仍不悲觀。短期內穩增長和全球通脹仍是市場主線,中長期來看估值消化后的科技成長以及消費板塊仍值得重點關注。

金鷹基金表示,行業配置上,金鷹基金建議堅持穩增長+科技的均衡配置。為應對全球通脹中期化的潛在可能,穩增長主線仍需有一定配置,即銀行地產鏈、新老基建鏈和大眾消費等,在穩增長政策未落地前,市場或仍會對主線存在期待。自下而上、繼續左側關注估值具有性價比的科技板塊,前期科技板塊雖有一定反彈,但市場風險偏好快速回落,打斷了科技板塊反彈趨勢。隨著一季報密集披露期的到來,業績高增、性價比合適的景氣方向或仍可為。

恒生前?;鹜顿Y經理謝鈞表示,展望后市,根據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穩增長”主題可能將貫穿全年,同時前期受宏觀影響較大的成長性行業,例如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在“俄烏沖突”引發的大宗商品漲價預期緩和之后,或將有較大的修復彈性,可重點關注以新能源汽車、光伏、電子為代表的成長賽道逢低布局的機會。

此外,諾安基金表示,資本市場來看,外資持續入市,資本市場改革繼續深化,中短期我們認為“穩增長”方向和周期漲價下的地產、金融、化工等行業,以及前期回調明顯的科技板塊中的高景氣行業具備一定機會,而長期我們繼續看好A股優質資產投資價值。

對于今天新能源板塊大幅調整,諾德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閻安琪表示,新能源汽車板塊今天出現較大跌幅,我們認為這與近期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市場對產業鏈盈利擔憂加深有關。后續我們會持續關注中上游的擴產進度以及價格的變動情況,3月的銷量、4月的季報都可以用來檢驗相關公司的承壓能力,其中應對較好的公司將值得長期投資。


上一條:私募基金監管條例出臺進程引關注 照前會商機制形成入口約束
下一條:“她們”的時刻|781位女性公募基金經理大盤點
關閉窗口
久久精品国厂无码二区
<delect id="1r3p3"><video id="1r3p3"></video></delect>
<dl id="1r3p3"></dl><i id="1r3p3"><dl id="1r3p3"></dl></i>
<nobr id="1r3p3"></nobr>
<dl id="1r3p3"><i id="1r3p3"></i></dl><video id="1r3p3"></video>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dl id="1r3p3"></dl><dl id="1r3p3"></dl>
<dl id="1r3p3"></dl>
<dl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dl> <dl id="1r3p3"></dl>
<video id="1r3p3"></video><dl id="1r3p3"></dl><video id="1r3p3"></video><video id="1r3p3"><i id="1r3p3"><font id="1r3p3"></font></i></video>
<dl id="1r3p3"><delect id="1r3p3"><font id="1r3p3"></font></delect></dl><video id="1r3p3"></video>
<video id="1r3p3"><i id="1r3p3"></i></video><video id="1r3p3"><delect id="1r3p3"></delect></video><dl id="1r3p3"></dl>